当前位置当代名家
当代名家
徐文藻
徐文藻
别名蓝水,笔名早雪、闻藻听香。1951年生,江苏泰州人。197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水画高研班学习。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泰州书画院名誉院长、泰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同时受聘于中国水墨机构任主席兼学术主持。正在进行《解读王蒙》全国性课题创研,并担任课题组组长。 其作品曾参加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参加江苏省首届、二届、三届山水画展并获奖,先后获得江苏省文化厅“现代都市水墨画展”优秀奖;全国第二届书画院作品展徐悲鸿美术奖;第二届全国画院百佳书画家荣誉称号,另有《山深闲居图》等参加中国美协“中国当代山水画中青年实力派画家邀请展”;《解读四王》等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美术家第一届田园画展”;《蒙山高》参加中国美协“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水乡》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黄河壶口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山水之门图》等作品参加“2007深圳中华名家中国画邀请展”;《空谷传音》参加中国美协“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西岭雪微》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 2010年作品《西岭含翠》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和谐燕赵 红色太行”中国山水画作品展。2010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人文北京写意昌平”画展,作品《望长城内外》上海世博会收藏。2011年作品《夏河》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江山多娇·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获金奖(最高奖)。2012年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写意昌平”全国名家写生作品展,2013年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大凉山采风活动,作品《凉山祥云图》参加“大美四川”中国画作品展。2014年参加中国画学会在苏州举办的全国名家邀请展等活动。曾在江苏省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多次,并在韩国、芬兰、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作品联展。常年有作品见诸海内外专业报刊、美术全集、作品集。江苏省美术馆、韩国、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均有作品收藏。出版个人画集多种。
美术评论家文章

徐文藻曾就学于南京艺术学院,现居江苏泰州,显然属于南方画家,但作品展现出的风格气象却透出一种北方的势态,这一切都如谜团一样地吸引着我......后来我来到泰州书画院参与了解徐文藻所主持的山水画创作研究课题时,第一次见到了才情四溢的他,才真正得知了他的创作意向。徐文藻所主持的这一课题有两点引起了我的关注。一是重新回到传统。具体来讲就是要重新回到元人王蒙那里,力求全面、精确地吃透王蒙山水的语言构成和风格取向;二是以王蒙为依据去深入描绘中国的北方山水景象。究竟是他在描绘北方山水那繁复的峰峦时联想到了王蒙,还是在对王蒙那种繁密的笔调的探究中促使他走出南方而投身于北方的丘壑之中,似乎是难以辨清的。画家在创作《夏河》时一段告白是值得玩味的:“平时我们生活在南方宜居的小城,安逸的生活屏蔽着人的心灵,一旦投身高原,心事便在群山中飘荡,目光如唇,痴迷般亲吻着茫然无际的沟沟壑壑。”这一告白表明,徐文藻在像古人一般的“行万里路”中,却不像一般南方画家那样悠游自怡,而是如圣徒一样为北方山水那种神圣雄伟的景象所震撼,产生出了一种脱胎换骨的灵魂的狂喜,这是在氤氲迷蒙的江南景致中无论如何也是体会不到的。

评价一个画家的艺术成就,除了他的技巧功利、格调趣味之外,恐怕最重要的就是风格因素了。而风格的确定与否往往是在与前代及同时画家的比较中见出的。一个画家有了自己的风格,他在画史上就会有一定的地位,他的成就也就会被认可。徐文藻的山水显然具备了风格构成的优势。从他目前的作品来看,那种娴熟驾驭笔墨的能力以及从中透发出来的纵横捭阖、大开大合的意气,我们已然欣喜地看到,他的天赋禀资似乎极为自然地在王蒙的语境中一下子就寻觅到了一种文脉依托,进而也就获得了一种突显并巩固其自身风格倾向和特征的审美根据。目前中国画坛是一个繁荣而又混杂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中要能真正沉下心来深入探究传统,感合自然,构建风格并创作精品,实为不易。而徐文藻先生正值绘画创作最佳的壮年时期,他对绘画传统的认识具有一种明确的审美指向,他对绘画创作具有一种类似宗教般的热忱,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已然具有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已然具有一种密而畅、雄而秀、巍而奇的风格境界,正是这样,我们对徐文藻的绘画未来具有更高、更多的期盼,就不会是毫无理由的。

(樊波评论节选)

 

了解一位艺术家,首先应从其作品开始。了解徐文藻即是先识其画,再识其人。新千年以来,我们相继在国内外各种画展中,发现徐文藻的国画。其既深厚华滋又灵动飘逸的风格,在极力保持传统山水画正宗文脉的前提下显示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已越来越引起画坛同仁的注意,国画界甚至有人戏称其是“斜刺里杀出的一匹黑马”。后来,我们了解到徐文藻自幼砚习中国画,自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在长期研究水彩画的同时,一直关注中国画的学术方向。这两者在他心中,曾是其艺术生命的左右手。双管齐下,在某些人看来,也许是好事,俗称多面手,但徐文藻认为,专攻一项,更有利于学科的单一研究。后来,他决定放弃水彩这只手,全力进行山水画创作和研究。从此一发不可收。

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公认的一代山水画宗师,他把传统文人山水写意画推到了现代顶峰。当今中国画坛“黄潮热”依然不减,这一现象说明黄宾虹山水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和时代对其空前未有的认知度。传承前贤风格并不等于没有思想的临摹。透视当代“黄潮”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纯粹处在跟风状态。而有一些画家则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态度,徐文藻便是其中的一位。徐文藻在画山水时,则以学习黄宾虹入手却跳出去,直击画家胸中的家山秀水,在师承中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来,形成其独具艺术特色的风格特征。

(李人毅评论节选)

 

谈及王蒙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贡献,业界公认其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不仅董其昌、沈周、清四王、石涛等人的绘画实践受其影响,到了近现代,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等依然受其隐性之链的影响。由于诸多因素,却无人究其奥秘。徐文藻认为,时至当下,在这条隐性之链上,还存在着若干无限的可能性,始终未变的是王蒙创造的笔墨语言,传承对于艺术家来说只是艺术生命中跨出的第一步,重要的是,如何在解读经典中实行创造性转化。徐文藻解读王蒙的实质和目的,以及其实实在在的自觉精神和时代意识,使我想到了一个“非笔墨”的问题。面对多元文化发展趋势,当一切进入快餐时代,当红尘被喧嚣呛尽沉寂和清净,文化氛围就变得良莠并存,鱼龙混杂,几乎被剽窃风、作假风和炒作风搞得乌烟瘴气。个人以为,每个文化公民如果觉得自己是个文人,必定有文人的担当意识。这种担当意识,并非是勇于担当名利,更不是衡量一个人有无担当大师,甚至自封大师的勇气,而是表现在对民族文化元典的敬崇,对于自己热衷的创作以及对学术的孜孜追求,有一种甘于寂寞、拒绝诱惑的使命意识,有一种在传承经典中实行创造性转化的时代意识。徐文藻没有标榜自己有文人的自觉精神和艺术大师的使命意识,但我从他身上恰恰看到了这两样东西。如果我们的文化公民都具有这种精神,作为开放型领域的学术,在当下中国,自然不会停留在宾语位置,完全可以跻身主语位置,由泛泛的文化现象,演变为实实在在的文化主体。

文藻先生说,他很崇敬奥林匹克赛场上,那些敢于挑战世界历史纪录的运动员。这个里程碑不是注定只属于前人。书画界的创作水平,也应该是一样的道理。我想,这或许是他解读王蒙的另一个脚注吧。文藻先生在传承中创新的创作理念,使我想到了两个关键词:归根意识和拓展意识。即,尊重文化元典,但不墨守成规。这种创新模式一如建安文人的用典创新模式。这是一种立足根本、不离本土、不改变基因的红杏出墙式的创新。这样的创新模式,既开辟了拓展空间,又保留了归根的杆枝筋脉。这种在拓展中不离根本的创新途径,其实是我国儒家和道家所谓的“常道”,是中国文人不应该背道而驰的“常道”。这种在传承中创新的意识,才是接地气的创新,才是真正的“笔墨当随时代”。

(原野评论节选)

当代名家
Copyright 2014 © www.jsszghxh.com All right reserved. |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版权所有
本站总访问量:        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220号 邮箱:jsszghxh@163.com
金盏花微信平台,欢迎加入!
金泓文化微信平台,欢迎加入!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微信平台,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