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日,由中国画学会、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支持,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扬州市文广新局承办,扬州市国画院、扬州市美术馆协办的“中国梦•笔墨情”2017畅美扬州——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扬州市美术馆开幕。
开幕式现场
扬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季培均主持开幕式,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姜龙致欢迎辞。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孙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分别讲话。中国画学会理事乔宜男,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赵治平、聂危谷、张广才、刘云,副会长兼秘书长翟优,常务理事长刘必良、杨昌华,常务理事孟怀良、康戎、古强、安玉民、石晓、杨雷、吴鸣、栾剑、陈强、樊蕾,理事梁丽、王野翔等出席并参加了开幕式。
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广新局局长季培均主持开幕式
此次展览汇集了刘大为、冯远、杨晓阳、孙克、高云、张江舟、乔宜男、董雷、周矩敏、聂危谷、赵治平、张广才、徐惠泉、刘云、韩显红、佘玉奇、翟优、孟怀良、康戎、高洪啸、石晓、刘红沛、古强、刘佳、杨雷、吴鸣、栾剑、樊蕾、王野翔29位国内当代中国画界代表性艺术家的百余幅精品力作。作品题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当代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现状,也是中国当代重要中国画家群体的一次集中亮相。
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姜龙致欢迎辞
姜龙表示: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有着25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在美术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和辉煌成就,自唐以来名家辈出,各领风骚。尤其是清代“扬州画派”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讲究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对当今中国画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画院之一,扬州国画院作为扬州画坛的领军集体,正焕发出扬州书画创作园地的生机勃勃。当代中国画界代表性艺术家的百余幅精品力作,为扬州人民送来的丰盛文化大餐,是建设新扬州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艺术活动。据姜龙介绍,本次参展的每位艺术家将为扬州美术馆捐赠一件作品。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中国画学会顾问杨晓阳致辞
杨晓阳认为:本次展览作品质量佳,可以完整地反映当下中国画创作的面貌,纵向、横向、全面地梳理了近期的发展脉络。此次展览设在扬州,是因为明清以来,扬州画派成为中国画发展的一支风向标,是历史的,也是国际的。本次展览是扬州市政府首次与中国画学会合作,是对于画院工作和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视。
杨晓阳其后表示:本次展览同时也能够反映出江苏中国画创作的高水平的状态,很多画家的水平甚至可以代表国家水平。并且,江苏中国画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当下这个信息快速流通的时代,大家相互借鉴学习,往往容易丧失自己的特点。而江苏的中国画能够坚守传统,起到了“文化守土”’的职责,在保持地域性特点的基础上,兼容并包,不断创新进取,是十分值得赞赏的!
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孙克致辞
孙克谈到,扬州是中国画史上最不可忽略的地方,这样的优势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自己1979年第一次来到扬州,后来每一次来此都感受到扬州的发展活力,在这个有良好的经济、文化条件的城市,画家辈出。扬州人的骄傲是书香门第,炫耀的是文化。在新时代,新的扬州八怪肯定还会在这块土地出现。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致辞
高云表示:为进一步推出更多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促进扬州书画艺术发展,中国画学会、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以及江苏各地画院积极携手推出了这个展览,是为了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的讲话精神,更多地创作反映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促进地方艺术发展。本次展览倡导学术、艺术相统一的概念,邀请诸多名家齐聚扬州,共话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览现场
孟怀良、康戎、古强、杨雷、吴鸣、栾剑等也代表地级市画院表示,通过观看本次展览,能够了解到兄弟画院的创作情况,一方面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有利于进步,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自身的风格特色,对于坚持独立艺术语言的探索也具有启示性作用。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自2014年1月24日成立以来,坚持中国画创作以及理论研究的学术核心,同时坚持艺术服务人民。三年来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等地多次举行了学术展览,并走进西沙军营及乡村、校园、社区、工厂企业,还走向纽约、巴黎、圣彼得堡等的海外活动共百余次,得到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好评。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汇聚了刘大为、冯远、杨晓阳、喻继高、赵绪成、何家英、高云等170位优秀的中国画家。学会以弘道养正,承古开今为宗旨,以立足江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目标,肩负历史使命,承担时代责任,以更高眼光、更宽视野、更大气魄,助推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艺术的世界地位与影响。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赶墟》_刘大为 作 124×227cm 2009 年
《屈原与楚辞》_冯远 作 556×410cm 2016 年
《万金难买春颜色》_杨晓阳 作 69×69cm 2017 年
《林逋诗》_孙克 作 138×69cm 2006 年
《新疆写生 2》_高云 作 120×120cm 2010 年
《晨风》_张江舟 作 69×69cm 2014 年
《稻谷收罢余味长》_乔宜男 作 69×69cm 2016 年
《山乡秋韵》_董雷 作 69×69cm 2017 年
《石湖闲钓》_周矩敏 作 69×69cm 2017 年
《云中舞》_聂危谷 作 70×68cm 2017 年
《透逸之气》_赵治平 作 99×43cm 2017 年
《新疆舞》_张广才 作 180×97cm 2017 年
《桃花依旧》_徐惠泉 作 138×69cm 2014 年
《晓峰出云》_刘云 作 76×72cm 2016 年
《仙居图》_韩显红 作 137×69cm 2017 年
《写的秋山水一湾》_佘玉奇 作 45×53cm 2017 年
《觅》_翟优 作 68×68cm 2017 年
《又是一个浓浓春》_孟怀良 作 70×70cm 2017 年
《三友图》_康荣 作 97×60cm 2004 年
《静观图》_高洪啸 作 35×137cm 2016 年
《泳系列之四》_石晓 作 55×143cm 2017 年
《观瀑图》_刘红沛 作 62×42cm 2017 年
《弦中参妙理》_古强 作 70×70cm 2012 年
《人物写生》_刘佳 作 69×69cm 2017 年
《春晓》_杨雷 作 95×88cm 2005 年
《都市女性 2》_吴鸣 作 117×53cm 2017 年
《古城记忆 - 龙凤呈祥》_栾剑 作 72×72cm 2015 年
《小池》_樊蕾 作 69×69cm 2017 年
《醉舞春风》-王野翔 作 67×67cm 201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