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艺术新闻
“文化使者”丛志远:30年美术创作生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发布时间:2015-06-01  来源:中国画  浏览:1189 次
代表作《天地之乳》
 作品题材里有现代的篮球题材。 
代表作品《千手观音》
 丛志远在印第安那大学讲座。 

中国江苏网6月1日讯(记者 赵苡初)再过10天,“远行.行远”——丛志远画展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近日,旅美30年的美国新泽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学版画系主任,终生教授丛志远回到了祖国,接受了本网记者的独家专访。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创作上,30年来,丛志远一直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践行了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农家子弟一鸣惊人

  丛志远的故乡在江苏如东。自小,丛志远就对绘画很感兴趣。“零基础”的他从11岁开始,疯狂迷上了美术,从此他随身带着速写本,四处描绘家乡的风物。当时的美术老师徐苏嘱咐他用功刻苦,每天放学后,做完作业的丛志远,都会固定抽出2小时用来画画。中小学阶段,丛志远一直是“学霸”,中学就读的栟茶中学是江苏的名校,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学校里,丛志远依旧名列前茅,成为全校450人里受表彰的8位优等生之一。

  就在丛志远高中毕业的1974年,江苏省美术馆第一任馆长康平到如东县担任了文化馆馆长。康平的到来,成为了丛志远一生的转折。当时,丛志远参加了康平创办的如东县工农兵创作学习班。丛志远虽然和父母住在镇上,却是农民户口,是回乡知青中的一员。因此,他必须回乡务农。丛志远白天在地里干农活,晚上则拖着疲惫的身子继续搞创作。绘画成为了丛志远的精神寄托。即便做一辈子的农民,他也不打算放弃自己的绘画爱好。学习的四年间,丛志远凭借过人的悟性与勤奋得到了康平的赏识。

  一天,康平兴高采烈地跑到丛志远家,高兴道:“志远,你的作品《喜迎丰收》入选全国美展了!”对一个青年绘画爱好者来说,作品入选全国美展是极大的荣耀。对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民来说,坐飞机进京参展如同一步登天,那也是丛志远人生中第一次坐小汽车、轮船、飞机。但参展的7天里,丛志远连长城、故宫都没去溜达,而是去各大国家级美术馆、博物馆参观。

  攀登更高的艺术殿堂

  在美术界小有名气的丛志远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努力进入更高的艺术殿堂。1977年,丛志远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进入南艺之后,由于他进校前就有作品入选过全国美展,在校里班里都是一个“名人”,进校后当选了班长。四年里一直品学兼优,专业课更是名列前茅。

  进入南艺,丛志远接触的老师都是境界很高的大师级人物,刘海粟、陈大羽、亚明、沈涛,让丛志远学到了专业之外的很多人生哲理。

  亚明是丛志远硕士论文答辩的评委之一。一天,丛志远正和同学们在操场上打球,有人跑过来跟他说:“亚明老师要见你!”丛志远闻言受宠若惊,忙骑着单车前去拜访。丛志远的论文《论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民族心理》,亚明看到论文拍案叫好,立即要见丛志远。他认为其中观点很精彩,与自己很接近,而且亚明认为丛志远在文中的见解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他们彼此欣赏,聊东方艺术的前景,聊西方艺术的未来。亚明情不自禁在丛志远的论文上留下自己的意见:应千方百计荐之于世!1980年丛志远留校当助教,1986年取得了硕士学位之后,他又被南京艺术学院聘为当时最年轻的讲师,并分配了住房。1988年岁末,丛志远做了一个令人“看不懂”的决定,在南艺前途一片光明的他毅然决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选择前往美国留学。在陈大羽和亚明两位恩师六幅画的支持下,取得了一位美国小老板的经济担保,进入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留学。那年的12月,丛志远带着老师、同学和亲人的祝福,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行李中80%是作品,没有装下的大幅巨作,他则通过民航的朋友给他带到美国来。当时的丛志远在经济上一穷二白,但是他没有感觉自己贫穷,那些作品让他觉得自己很富有,底气很足。现实是残酷的,刚到美国的丛志远没待几天就感觉从国内借来的美元不够用了,而那些给他带来底气的画作还没有机会“面世”。可以去餐馆洗盘子挣钱的他宁可节衣缩食,也不去打工,他说,去打工眼前的温饱问题一定可以马上解决,但是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为劳累,在学习上精力不够用,也没有心思去画画,久而久之会影响心态,改变自己的初衷。于是,丛志远全身心投入攻克语言关,学校、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最艰苦时用100美金支撑三个月的生活费,成为全校3·8万名学生中最穷的一位。但是,丛志远苦尽甘来,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赢得了人们的赞赏,获得了中国之星奖学金,1990年至1994年期间,他连续四年获得罗郁正·邓胡烈奖学金。

    用作品敲开美国大门

  1989年6月,熬过了来美国的前半年苦日子后,丛志远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办个展。他要通过作品来介绍中国文化,介绍自己。在中国留学生联谊会、印地安那大学国际中心、大学画廊的支持下,他的个展在当地的CCAC画廊成功举办。那一次,丛志远展出的作品有近30幅,只占带来作品的六分之一,有工笔重彩、人物、花鸟等。开幕当天,印地安那大学所在地布鲁明顿市市长夫妇都来了,看到丛志远的画很惊喜,笑称他的风格之多“堪比毕加索”。

  丛志远专心于学习专心于创作的坚持,换来了良性循环。画展之后,他被周边的人认识了,认可了。有人开始来买他的画,有人要跟他学中国画,后者令他感到最欣慰,因为多一个人学中国画,就多一份中国文化的传承。

  很多初到美国的艺术家,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丛志远却极力寻找东西方文化的共融点,也找到了这样的共通之处。为了发挥自己善于创作的绘画优势,原来修美术史的他,改修版画,他尝试用中国绘画的坚实功底来完善西方版画艺术。印地安那大学是篮球之都,对篮球非常狂热,丛志远把这个现象用到了绘画创意之中,于是,他策划创作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篮球系列作品,并以此项目申请到了奖学金。丛志远成功了,1992年至1994年期间,他的作品《篮球的激情》、《篮球颂》、《生命的旋律》等篮球系列版画作品,引起了同行的很大关注。他于1993年创作的工笔重彩《极乐世界》,获得了全美国州际美术作品大赛一等奖。

  丛志远用自己的作品,敲开了美国的艺术大门,也赢得了新泽西威廉帕特森大学的青睐——1994年8月,丛志远成为该校美术系终身教授,现任该校版画系主任。2002年,丛志远的作品赢得了美国国会创建的夏威夷东西方文化中心的赞赏,给予他“艺术家居住奖”待遇,邀请他到夏威夷办画展、讲学一个月,华裔画家极少获得此项殊荣。

  加拿大多伦多Open Studio的一个董事有次在纽约见过丛志远的画,很惊喜,就向该组织推荐他。经过网上“排查”,对方很欣赏丛志远,并邀请他于2008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到多伦多OCAD艺术设计学院、约克大学和Open Studio参观交流及演讲。Open Studio开办活动5年来,只邀请过两位美国艺术家,丛志远是其中之一。

  在与国外美术界交流的30年间,丛志远悟出了一个道理:“坚持传统不等于模仿”,东美术方表达意境,西方美术表现审美。但丛志远却并不赞成一味模仿东方或者西方的技法,用他自己的话而言,他的创作风格“四不靠”:即不靠中,不靠西,不靠古,不靠今。他形容,东西艺术路千差万别,而东西文化交流点正好是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如今,丛志远将带着30年来的100幅版画与中国画精品走入中国艺术最高的殿堂——国家博物馆。展览名为“远行行远”,也预示着丛志远,将在东西方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Copyright 2014 © www.jsszghxh.com All right reserved. |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版权所有
本站总访问量:        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220号 邮箱:jsszghxh@163.com
金盏花微信平台,欢迎加入!
金泓文化微信平台,欢迎加入!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微信平台,欢迎加入!